阳光时报评论·CHAPTER CHAPTER|青年志向链接使命与
日期:2025-10-18 10:45 浏览:

近日,2025年“在祖国的土地上谱写青春篇章”线上主题活动在河海大学拉开帷幕。活动中,多位河海大学著名校友讲述了自己的青春故事,分享了参与水利主体建设的感想,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践行报国的初心。其中,黄河古县水利枢纽工程总工程师张金良讲述了一段特殊的经历:他12岁时,邻县遭遇黄河洪水,村里发放了50公斤白面饼救灾。他的母亲工作了一整夜,他帮忙生火,但不让他尝一口。他只是说:“就是为灾区节省生活粮食。”从那一刻起,“长大了学点水利防洪”的念头就在他心里扎根了。于是,他填写了一份ll以高考申请为主。 40多年来,张金良扎根于我国水利事业。面对学生“黄古圣工程论证50年为何还在建?”的疑问张金良指出黄河的特殊性:黄河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河流之一,水少沙多。解决它的问题并不像“解决更高阶的问题”。他说,这个问题再难,也必须解决。古县工程是黄河水沙治理体系的重大完善,我们要一代又一代地把这项工作继续下去,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青春可以点亮青春,精神可以塑造人生。活动现场,大学生们一致为学长们鼓掌。通过他们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青春分享会”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影响,也将影响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青年研究小组讨论了这个话题。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经历。如何去做重要的事情,这段经历是人生最美好的回忆,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从人生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所取得的成就是一个结果,其原因往往与他年轻时立下的志向有关。古人说,志不坚强者不智。这里的野心一定有双重含义:一是对目标的强烈渴望,二是实现目标的仁慈意志。历史上,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是通过远大的志向和艰苦奋斗,取得了渊博的学识、杰出的才华、光辉的理想、坚定的业绩。价值努力和决心之后的努力,在于对梦想事业的坚持,在于将个人抱负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深度结合,在于为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需要而大胆前行。最好的青春,是在实践中锤炼自我、创造价值、绽放光芒的。正如黄文秀走在脱贫路上,在乡村复兴的征程上留下了青春的足迹;就像陈向荣守边时的忠诚,让“清情大爱,只为中国”的精神闪耀在边疆;像庞璐在科研实验室里的坚守,用智慧为“国家重要武器”注入创新能量;就像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科学家,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干惊天动地的大事,让名人隐姓埋名”。正如奥运冠军张雨菲所说,这一代人的青春要努力感动砥砺前行,继承前人的奋斗精神,开拓未来。我们肩上担负着使命。当我们锚定人生方向,选择职业轨迹,再阅读行业先锋的青春故事时,总能得到直达内心的诠释。而这也正是青春的意义——几代人的志向相得益彰,既与当下的时代使命相衔接,又让创新创业精神得以延续。 (中央电视台评论员 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