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华社评论|信守承诺,共同解决气候治理“缺乏

日期:2025-11-26 10:31 浏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30届缔约方会议(COP30)近日在巴西贝伦闭幕。作为《巴黎协定》十周年之际的一次重要会议,本次会议来之不易,提前召开。经过各方艰苦努力和激烈讨论,会议最终就减缓、适应、金融、国际合作等问题达成一致,达成《全球动员、团结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政治文件,显示了各方共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凸显了气候治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然而,全球气候治理却遭遇“缺乏行动”的问题。怎么破解呢?坚持多边主义,整合金融支柱、推动转型,是有效应对挑战的最佳途径。气候变化没有国界,唯一的出路就是共同努力。当前,尽管面临单边主义抬头、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等挑战,但COP30达成的共识表明,国际社会仍然可以在公约框架下凝聚共识,多边主义仍然是推动气候行动的“恒星”。联合国规划署2025年适应缺口报告显示,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缺口正在扩大,威胁生命安全、经济稳定和经济发展。 COP30进一步就气候适应融资达成共识,为受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下一步,各方要切实履行财政承诺。应对气候变化无法不能以牺牲人民发展和民生为代价,要关注发展中国家在减贫、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实际需要。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不可能一刀切。我们要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并负担得起绿色技术和产品,帮助他们在减少排放的同时实现发展。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它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彰显责任,推动气候管理行动可持续长期发展。作为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中国始终走在推动气候合作的前列。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国际活动中多次强调,各国必须共同努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 2025年,中国与欧盟、法国、巴西等发表联合声明,推动《公约》和《巴黎协定》实施,为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注入动力。作为绿色转型的主要领导者,中国以雄心勃勃的目标引领其行动。中国公布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覆盖整个经济,包含所有温室气体。中国首次提出绝对减排目标,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此外,中国还构建了最系统、最完善的碳减排政策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和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为全球减排做出了坚实贡献。作为低碳技术的主要贡献者,中国持续提供低碳技术为世界提供优质高效的能源及低碳装备产品。我国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提供了70%的风电设备和80%的光伏组件设备,带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以上。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价中国“给世界带来了低成本、丰富的清洁能源前景,以及改善发展中国家数十亿人民生活的潜力”。中国作为国际合作的积极推动者,支持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2016年以来,投入动摇项目资金超过1770亿元;截至2025年10月,达成55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已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nge协议;累计实施能力建设项目300多个……中国在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方面向南方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COP30的闭幕不是结束,而是气候治理新周期的起点。正如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所说,“COP30表明气候合作仍然充满活力,人们正在努力建设宜居地球。”保持简单意味着采取实际行动。面对气候危机,如果我们真正信守承诺,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分子共同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