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制度创新硕果累累——庆祝中国(新疆)自由贸

日期:2025-11-01 10:37 浏览:
image.png改革试点工作完成率达到81.5%,企业总数突破4.4万家,今年前9个月进出口额达1550亿元……作为西北边境地区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两周年的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如今已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三区面积不到全区一万多平方米,贡献了全疆外贸总额的40%以上。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成为引领新疆高水平开放的“火车头”和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从加快通关到产业升级,从优化营商环境到突破开放格局,体制变革成为发展动力的政策红利。鸟瞰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记者近日在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三个片区采访时发现,贸易便利化下降不断提升各地区物流通道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以前报关需要三个小时,现在一小时就能完成,上午装货,下午就到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场。”霍尔果斯金亿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欢告诉记者,通关时间的缩短有助于公司货量的增加。今年上半年,贸易额为14亿美元,超过去年同期。于欢的情绪是对现实的清晰反映。现代通关管理模式转型红利发展动力强劲。乌鲁木齐海关副关长李开义表示,乌鲁木齐海关以建设新疆自由贸易试验示范区为契机,推动“路口岸+境内直通”实施铁路智慧监管改革,缩短通关时间,支持航空口岸发展,实现了新疆西进国际物流效率立体提升。一系列步骤帮助每个区域“顺畅地流动材料”。在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境内直通”模式,通关时间由3至5天缩短至6至8小时。铁路口岸成功“智慧铁路口岸+属地快速通关”,进口货物过境时间压缩至16小时以内;在喀什,“南疆业务集中”审核中心“实现“一站式”处理47家企业的行政许可审批时间平均缩短三分之一,通关手续由7道简化为4道。乌鲁木齐机场新开通“空侧直达”,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提升90%。汽车车辆在霍尔果斯公路口岸等待出境 打造开放产业体系 “新疆自贸试验区的制度特别是保税监管模式的转变,给了我们解决问题的‘金钥匙’。”飞机维修业务面临航材关税高、通关慢等问题。如今,得益于新疆自贸试验区在全国首创的“商务+科技”合作模式,公司已成功获得区外飞机保税维修资质。 “从成本上来说,进口航材是免税的,报价是更具国际吸引力; “在效率上,优化了通关流程,保证及时维修。”徐巍巍表示,今年1月,格鲁吉亚航空首个保税维修业务完成,标志着从头开始实现飞机保税。目前,该业务的客户包括中亚多个国家。新疆自贸试验区依托区位、政策等综合优势,大力培育开放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不断向价值链移动。中乌新药“一带一路”联合乌鲁木齐实验室依托新疆自贸区政策,打造“1+n”跨境研发网络,“我们帮助7个新疆中药、民族药在中亚获批,为中亚培养了70多名学员”。中国科学院化学所表示,新的研发网络有效推动了新疆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优化环境释放市场活力 “没想到这么快!这里办理涉外业务非常方便。”在乌鲁木齐出入境服务中心,俄罗斯游客尤利娅为丈夫申请医疗签证延期,并于当天办理完毕相关手续。乌鲁木齐出入境服务中心是为实现新疆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而设立的综合涉外服务平台。该中心对外国人来华工作和居留采取“两证联办”模式,办理时间由此前的35天缩短至15天。同时,跨部门数据互认、在线共享的新模式创新推出电子健康证明,业务对接时间由原来的3天缩短至1天。乌鲁木齐高新区自贸办公室主任海鹰表示,希望该片区不仅成为服务窗口,更是乌鲁木齐对外开放的一张好“名片”。两年来,新疆自贸试验区以法治化、国际化为引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了一批大型商协会、企业和外资落户。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 。乌鲁木齐地区陆路、机场相连,打造物流、航空产业高地;喀什地区东西互利,加快建设中南亚工业集散中心;霍尔果斯地区加强生态建设经贸合作,口岸经贸金融合作不断深化,开放势头不断增强。三个领域功能互补、交错发展,形成合作新格局。自治区商务厅党组书记、新疆自贸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主任李选表示,将以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为契机,加快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自贸试验区引领和带动对内对外开放更大范围、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正在努力把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的新亮点。改革开放高地。 (记者周生斌、潘颖、吴琼)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